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病因和发病机制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70%~80%由病毒引起,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
20%~30%的上呼吸道感染为细菌引起,以口腔定植菌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老幼体弱,免疫功能低下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者易发病。
临床表现
普通感冒
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起病急,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也有咳嗽、咽干、咽痒或烧灼感甚至鼻后滴漏感。
2~3天后鼻涕变稠,可伴咽痛、头痛、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等,有时听力减退。5~7天痊愈。
急性病毒性咽炎
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为咽痒和灼热感,咽痛不明显,咳嗽少见。
急性喉炎
多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为明显声嘶、讲话困难、有发热、咽痛或咳嗽,咳嗽时咽喉痛加重。体检见喉部充血、水肿,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有时闻及喉部喘息声。
急性扁桃体炎
病原体多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起病急,咽痛明显、伴发热、畏寒,体温达39°C以上。
查体: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脓性分泌物。有时伴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1.微生物:
病原体与上呼吸道感染类似。常见病毒为腺病毒、流感病毒(甲、乙)、冠状病毒、鼻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
常见细菌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等,近年来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明显增加,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亦较多见。
2.物理、化学因素:
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或烟雾(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气、氯气等)的吸人,均可刺激气管一支气管黏膜引起急性损伤和炎症反应。
比如有人在海上溺水发生呛咳,这时候有部分水流到了气管和支气管,甚至肺泡,海水含盐分高,病原微生物多,可能还含有悬浮漂流物,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于气管支气管,从而出现咳嗽。这是典型的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的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3.过敏反应:
常见的吸人致敏原包括花粉、有机粉尘、真菌孢子、动物毛皮排泄物;或对细菌蛋白质的过敏,钩虫,蛔虫的幼虫在肺内的移行均可引起气管一支气管急性炎症反应。
每日基础五分钟,后期冲刺更轻松
配套题库??有效复检薄弱点
长按识别,扫码获取
点击阅读原文,每日为自己加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