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幼儿感冒护理秋冬季是感冒的高发季节。感冒有两种,一种是普通感冒,也叫做“伤风”。另一种是病毒性感冒,就是流行性感冒,称为“流感”。治疗感冒没有什么特效药,感冒疫苗也因仅能对抗某种流感病毒而局限性很大。患感冒后只要体温不是太高,则吃不吃药关系不大,重要的是病儿要卧床休息,减少消耗,避免病情加重。
即使发烧也不宜急于退热,因为发烧正是机体免疫系统与疾病斗争的表现,要注意多喝开水补充水分。当然,如果体温很高(超过38度)可以吃一些退烧药,西药如复方阿司匹林、小儿退热片,中药有适用于风寒感冒的正柴胡饮、感冒清热冲剂和适用于风热感冒的银翘解毒丸(片)、双黄连口服液。
婴幼儿服用退热药应慎重,最好采取物理降温法――用冷毛巾湿敷前额;或用酒精(白酒也行)擦颈部、腋窝及大腿根部,有时仅仅把婴儿的襁褓打开使其暴露在空气中,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果高热不退,有抽风的征象或怀疑有其他合并症时,医院。
气管炎症很多孩子在感冒伤风之后,跟着来的就是支气管发炎,常常咳得喘不过气来,有的孩子甚至咳了两三个月还不见好,主要的原因就是家长们在孩子初咳时没加注意,随便买点药吃,结果越吃越坏,咳得更凶。孩子感冒伤风时要预防支气管炎这种并发症,不吹风,不吃生冷的东西,在家静养,减少户外活动。如果晚上再受凉,或与病人接触,就容易发生肺炎,危及生命。扁桃体发炎10岁以下儿童扁桃体炎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那些本来扁桃腺肥大的孩子更容易发生扁桃体炎。所以有的孩子一旦感冒发烧,扁桃腺就肿大,有的甚至高烧40℃以上,连日打针吃药都不能退烧,这是因为有的孩子平时吃药多,产生了抗药性。故孩子有病,如果没有经过医生允许,千万不要乱吃药。至于预防扁桃体炎的发生,应该尽量避免孩子伤风感冒,不接触病人,增加孩子的营养,增强抵抗力。
肺炎在伤风感冒、支气管炎、扁桃体炎的同时,最容易发生的并发症就是肺炎。很多孩子病未痊愈又因受凉或接触病人,或因扁桃体炎而并发肺炎。小儿肺炎在冬季的发病率最高,几乎占全年的80-90%,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通常我们所说的小儿肺炎主要是指婴幼儿支气管肺炎。肺炎除了呼吸困难外,并有剧烈的咳嗽和高烧,如不及时治疗就有生命危险。预防本病就是不要忽略病发的初期,有病早医治,不要自作聪明随便拿药给孩子吃,以致延误了治疗,导致病情加重。
中耳炎在口腔与耳朵之间有一条咽鼓管相通,由于小儿的咽鼓管比较短且平,再加上小儿抵抗力差,鼻腔或者口腔内的细菌、病毒很容易沿着咽鼓管进入耳腔引发炎症。急性中耳炎是2岁至8岁小孩的常见病,最容易发生在长时间感冒后,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起病,为孩子带来不少痛苦。儿童患急性中耳炎后常常发热,并且中耳腔的炎性分泌物渗出,甚至脓性分泌物,可刺激鼓膜,造成耳朵疼痛难忍,较小的儿童不会诉说耳痛、耳鸣等症状,常表现为搔耳、揉搓耳、摇头、哭闹不安,常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预防急性小儿中耳炎可以通过感冒后滴鼻的方法。道理是通过滴鼻,小儿的鼻腔通畅,细菌或者病毒就不容易长时间逗留,通过咽鼓管引发中耳炎症的机会就大大降低。患急性中耳炎后应及时给孩子应用抗生素,如果不及时治疗,鼓膜因炎症反应可能会穿孔,如果穿孔不愈合,就会形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影响孩子的听力。
病毒性心肌炎感冒能够引起许多并发症,甚至可能成为其它疾病的前驱症状,病毒性心肌炎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资料显示,近年来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病毒性心肌炎一般在感冒后数天或2—3周后发生,症状有轻有重,轻者症状不明显,再加上孩子不知道也不会表述,常常易被忽视而漏诊;重者可有短期内出现心脏扩大、急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病毒性心肌炎关键在于预防,感冒后一定要注意休息,减少活动,更不要进行剧烈的运动,一旦出现上述用“感冒”不能解释的变化时,医院检查。心肌炎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但发现越早,控制越早,心肌受损就越小,预后就好。否则因延误治疗或演变成慢性,预后往往不良。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