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炎有急、慢性之分。急性咽炎一般是由于人体抵抗力减弱时,病毒或细菌侵及咽部而发病。除咽部充血肿胀,扁桃体和咽部的淋巴组织也可能红肿外,还伴全身不适、头痛和低热。急性咽炎治疗不彻底或反复发作,或有慢性鼻炎、鼻窦炎、多种维生素缺乏病史,或嗜好烟酒、辛辣食物,或长期烟尘、有害气体刺激等。咽异物感、咽干、咽痒、灼热、干燥感或微痛感。咽黏膜慢性充血,或有萎缩,咽侧索肥厚,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病程较长。常有粘稠分泌物附着于咽后壁,使病人晨起时出现频繁的刺激性咳嗽,伴恶心;无痰或仅有颗粒状藕粉样分泌物咳出可诊断为慢性咽炎。
包括慢性单纯性咽炎:咽黏膜充血,血管扩张,咽后壁有少数散在的淋巴滤泡,常有少量粘稠分泌物附着在咽黏膜表面。慢性肥厚性咽炎:咽黏膜充血增厚,咽后壁淋巴滤泡显著增生,散在突起或融合成块。咽侧索亦充血肥厚。萎缩性咽炎与干燥性咽炎:咽黏膜干燥,萎缩变薄,色苍白发亮,常附有粘稠分泌物或带臭味的黄褐色痂皮。若早期萎缩改变不明显,仅表现干燥者,称干燥性咽炎。
本病属中医“虚火喉痹”范畴。本病多因内伤所致。如五劳过极,起居失调,房劳过度,饮食不节等均可耗伤阴血,克伐元气,致肺肾亏损,津液不足,虚火上扰,循经上蒸,熏蒸咽喉而为病。另若长期受化学气体、粉尘等刺激等引起肺肾亏损、虚火上炎、风热毒邪从口鼻直袭咽部所致。
一、就诊中医前的检查
1、必需的检查项目:咽部常规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鼻咽、喉咽部内窥镜检查等。
二、起居调护
慢性咽炎病人应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在天时失常,暴寒暴热的时候,要注意冷暖,避免感受外邪。同时,改善工作环境,尽量消除有害的气体和粉尘,避免大声喊叫,少作长时间谈话,并控制、调节不良情绪。每日晨起用淡盐水漱口和坚持早、晚刷牙,以防咽周围组织病灶的扩展。积极治疗临近器官的疾病,预防诱发本病。
三、饮食调护
应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温开水,忌食辛辣、肥甘厚味、干果及油煎等刺激性食物,戒烟酒。除此可用下列药粥、药茶等进行调理。
1、药粥
(1)白萝卜克,大枣5~10枚,生姜3~5克,荸荠克,杏仁6克,粳米克。将上药同熬成粥,趁热食之。
(2)沙参20克,麦冬15克,粳米克,冰糖6克。将沙参、麦冬洗净切片,水煎取汁弃渣,加粳米煮成稀粥,加冰糖,趁热食之。
2、药茶
甘草克,桔梗克,麦冬克,怀牛膝克,青果克。将药共研粗末,每10克为1包,用塑料袋或铁罐封装备用。每天取1包,放保温杯里,开水冲泡代茶吹。
3、药酒
苦酒30毫升,鸡蛋1枚,半夏、桔梗、甘草、贝母、元参、板蓝根、白花蛇舌草各12克,将后7味药加水浸泡10分钟,煎取汁毫升,弃渣,纳醋令沸,离火兑鸡蛋搅匀。徐徐吞咽,每日1剂,早晚分服。忌油腻、辛辣、烟酒
4、含漱
生地10克,元参15克,大青叶15克。将药水泡煎汁弃渣,稍放凉,喝1口含在口中,停半分钟漱口吐出,再含第2口,如此反复数次,可连续应用,直至病愈。
四、灸法
可选合谷、足三里、肺俞等穴,悬灸、隔姜灸或热敏灸。
五、耳穴调护
可选咽喉、肺、心、肾上腺、神门等埋针或可用王不留行贴压。
六、按摩调护
于喉结两侧或沿颈椎双侧,纵向上下反复,轻轻揉按。
七、导引调护
如吞金津玉液法。
八、握药疗法
食盐克,硼砂50克。两药拌匀。令病人先将双手以热水洗10分钟,然后两手对搓60下,马上将药分握两手心20分钟。本法能清热化痰,治慢性咽炎效果较好。
九、外治法
1、咽后壁淋巴滤泡增多,咽侧索增生肥厚可配合刺血法、割治法、烙治法,亦可配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微波疗法、冷冻治疗等。
2、对于咽干、咽痒、咳嗽久治不愈者可以配合中药贴敷、中药离子导入等。
3、含漱:可选用银花、桔梗、甘草等中药煎水含漱。
4、吹药:利咽止痛中药粉剂,直接喷于咽部。
5、含服:生津利咽中药丸或片剂含服。
6、中药吸入:选用具有利咽功效的中药进行蒸气或雾化吸入。
十、中医辨证非处方中成药推荐
1、肺肾阴虚证
咽部干燥,灼热疼痛,午后较重,或咽部梗梗不利,干咳痰少而稠;咽部黏膜暗红,或干燥少津;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细数。中成药:养阴清肺丸或六味地黄丸等。
2、脾气虚弱证
咽喉梗梗不利或痰粘着感,咽燥微痛;咽黏膜淡红,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呃逆反酸,少气懒言,胃纳欠佳,或腹胀,大便不调,舌质淡红边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中成药:补中益气丸等。
3、脾肾阳虚证
咽部异物感,梗梗不利;咽部黏膜淡红;痰涎稀白,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腹胀纳呆,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弱。中成药:附子理中丸等。
4、痰瘀互结证
咽部异物感、痰粘着感,或咽微痛,咽干不欲饮;咽黏膜暗红,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或融合成片,咽侧索肥厚;易恶心呕吐,胸闷不适。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白或微黄,脉弦滑。中成药:贝母瓜蒌散等。
另外众生丸、利咽灵、冬凌草片、金果饮等。配合用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维生素C和草珊瑚、西瓜霜等各种含片也可酌情选用。
十一、常用单验方
1、常用单方
(1)元参9克,麦冬9克,桔梗9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2)板蓝根30克,灯笼草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主治急性咽炎)。
(3)双花20克,麦冬10克,乌梅15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2、辨证验方
(1)肺阴虚证:咽部不适,微痛,口鼻干燥,咽部有异物感。伴干咳少痰,盗汗,气短乏力,形体消瘦,舌红苔少,脉细数无力。
①外治:用甘草粉g,硼砂15g,食盐15g,玄明粉30g,酸梅g,(去核),共研细末,以荸荠粉g为糊制丸,每丸重3g。含服,每日4次。
②内治:麦冬30g,沙参30g,桔梗10g,百合20g,玄参20g,薄荷10g,生地12g,法夏10g,茯苓15g,厚朴10g,甘草6g,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肾阴虚证:咽部干涩而痛,吞咽不利,朝轻暮重。伴腰酸膝软,耳鸣耳聋,失眠多梦,盗汗,手足心热,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无力。
①外治:同上。
②内治:知母15g,黄柏10g,枸杞15g,熟地30g,麦冬30g,牛膝6g,茯苓15g,青果10g,桔梗10g,玄参15g,甘草6g。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3)肾阳虚证:咽部微红微痛,咽干不适,吞咽梗阻感。伴面色无华,倦怠乏力,动则气短,手足不温,食少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肉桂3g,炙附子6g,牛膝6g,熟地20g,山萸10g,枸杞10g,泽泻10g,山药30g,茯苓15g,甘草6g。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4)阴血虚证:咽部不适,微痛干痒。伴唇淡无华,头晕目眩,肢体麻木,形体消瘦,舌淡少苔,脉弱。当归15g,白芍20g,川芎10g,熟地30g,首乌15g,阿胶10g(兑服),麦冬30g,沙参20g,玄参10g。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5)胃热盛证:咽部充血色红,干涩疼痛较甚,伴口臭,龈肿,渴喜冷饮,胃脘不舒,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黄连6g,栀子10g,生石膏30g,花粉20g,酒大黄6g,枳实10g,桔梗10g,豆根10g,玄参15g,麦冬15g,甘草6g。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十二、其他调护
1、含片及含漱剂;
2、涂药助消炎和收敛;
3、熏气,超声雾化吸入或多饮水;
4、下颌角或咽弓和咽壁局部封闭疗法;
5、理疗;
6、增生淋巴组织处理方法有激光、冷冻、电凝、电烙或化学药物烧灼,注意多个淋巴组织宜分期分批治疗;
7、干燥性咽炎的咽部灌洗,涂药和服增加咽部腺体分泌的碘化钾药物。
杏林文强中医特色治疗护理注意事项
内服汤剂
注意事项
1、服药时间
一般情况下每剂药分2~3次服用,具体服药时间可根据药物的性能、功效、病情遵医嘱选择适宜的服药时间,例如:解表药、清热药宜饭前一小时服用,服用解表剂应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以助汗出;消食化积药,通常饭后服;泻下药宜饭前服;驱虫药应在早晨空腹服;安神药宜睡前服;补益药宜空腹服;驱虫剂宜空腹服,尤以睡前服用为妥,忌油腻、香甜食物;急诊用药遵医嘱。
2、服药温度
一般情况宜采用温服法,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情况应遵医嘱服用。
3、服药剂量
成人一般每次服用ml,心衰及限制入量的患者每次宜服ml,老年人、儿童应遵医嘱服用。
内服中成药
注意事项
1、内服中成药一般用温开水(或药引)送服,散剂用水或汤药冲服。
2、用药前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提醒医生为白癜风患者健康保驾护航北京市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