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李冰冰在国外就医遭遇窘境,回国确诊为扁桃体发炎,上了社会热点新闻,还在微博引发了网友关于我国医患关系的热烈讨论。
12月6日,李冰冰曾在微博上晒出一组在国外生病住院的照片,称:“扎一下没扎进去,扎两下没,扎三下,呼,鼓包了,里面见了血了?换个地儿,一针扎进去了,噗,血喷床上了!眼冒金星看着护士刚想说没关系,她把‘sorry’吃掉转身飘走了。这都第几天喷血了,我是跨越半个地球来给她们练手的吗?体温都急得蹭蹭往上冒了。”
12月16日,李冰冰工作室工作人员在朋友圈晒出一组李冰冰病重回国接受治疗的图片,称李冰冰在澳大利亚连续高烧16天,人已经虚脱到无法行走,澳大利亚医生却表示无法确诊,无奈李冰冰只能强撑着身体连夜飞回国内。落地后直接走快速通道医院,在医院检查才发现李冰冰是化脓性扁桃体炎,当时扁桃体已经全部白成一片,不能说话也不能进食。该工作人员还称所幸及时赶回了国内治疗,目前高烧开始得到缓慢控制。
该事件引起网友热议
吐槽澳洲护士水平
拜金长:太凶残了……在国内我也经常遇上实习的扎不准挨好几下,但是出血头回见……心若菩提:原来外国人并不会说对不起啊,以前真是想的太美好了。四粒绿葡萄:国外的公共医疗确实是烂,但是有钱的都有私人医生,去私人病院。念叨祖国的医护水平
御剑登霄:这血也太夸张了吧...我血管不明显,有时候护士就会扎错,一般的都是多个针眼罢了,最严重的一次扎青了而已...白洁:医院,就是我单位的医务室水平都比这高,我长得胖血管不容易找,但医务室护士每次都能一针到位。沉水香消:要是发生在国内,那护士下场肯定很惨!分析中外差别的原因:
张zy:关键是实践的多,中国的人口体量,可能优秀医药的医生一年的手术量能和国外医生几年比了。国外基层医生很难有国内这么大的实践量!__阿怪__:这种医护一年不见得扎一百个,中国护士一天扎的就超了!一天:这种事情,熟能生巧。国内的实习生经验恐怕比国外的医师见过的病人都多。手艺自然熟练一些。Oldlee:咱国内的护士小妹妹绝对可以当她们的护士长。还有吐槽国外就医又贵又难的:
爷是小白免:寡人在美国晕倒,送急诊,等1小时,之后3小时自行复苏,账单刀。因为单位好,保险很好,最后刀结案。后续诊疗断断续续持续了3个月,跟医生见了3次,一般要等2个星期。宫鹤鑫玺:大学生是从美国回来看睾丸炎的。我问:为什么不在美国看?他答:挂急诊,只开了超声和尿常规,只用口服药,就花费美元,走保险还需自掏美元。看专科,还需要预约。你这挂号费5元,尿常规和超声总共元,看的比他们还好。倔植物:我妈在新加坡预约拇外翻手术,最近的日子排到明年10月,百般沟通最后答应如果幸运中间有患者没到空出来的日子会临时通知我妈去补位。可以:能够预约到已经不错了,至少也有一个已知的时间。医院做了检查,良性肿瘤,然后医生就让我回家等电话,我至医院的电话,眼看年就要过去了......回国暑假2个月,今天挂号,明天入院,后天手术,一周内出院,两周内痊愈,快的不是一点点。看完各种吐槽,笔者暗喜:还是祖国的医疗深得民心呐!
仔细想想,负责给李BB扎针那位的水平确实次了点,相比之下,国内的护士们,经过庞大就医患者的千锤百炼,扎针速度与准确度绝对可参评世界吉尼斯纪录。但澳大利亚的医疗真的如此之差吗?笔者也找到了一些答案:
在澳大利亚,大部分医生在诊断咽喉炎或者扁桃体发炎等症状时,看过之后经常会嘱咐病人到超市买些橙子,多补充维生素C,什么药都没开的情况也是常有的。医院里,经常会看不到几个打吊针的病人。不输液的原因也主要是考虑到输液容易产生不良反应,还会有交叉感染的风险,最重要一点,是为了避免病人产生抗药性,从而造成药物依赖。所以,医生才会“对症下药”,感冒发烧严重时才打针,一般情况下用“土办法”最好,就是在家里冲冷水澡。
据北大医学博士、医院姚医生表示,考虑到欧美民族手背脂肪较厚,所以国外医生一般默认选择血管最粗最浅的肘部扎针,而国内则习惯打在手背上,这样病人相对来说舒服一些,要知道打在肘部,手臂弯曲起来很疼的!而且姚大夫表示,国内护士打针操作技术确实相对灵巧,而西方国家打针的一般不是护士,而是医生,因为这是有创操作。换句话说,只要医生严格按照流程办事,哪怕扎病人再多针也不会被追究责任的,而且搞不好扎得多人家还要多收费!
姚大夫也表示国外输液的情形确实比国内少得多,这在于国外对抗生素使用的规定更加严格,而且相对来说,输液是直接进入血液系统,这样药物反应、副作用的风险确实比口服药物要大,而且输液要扎针,会造成病人痛苦和伤口,所以在欧美国家会被认定为手术范畴。因此,对于澳大利亚本身输液人数比例较少,又对抗生素严格控制的国家来说,这一现象倒也不奇怪了。
曹聪综合整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