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疾病是痛苦的,绿色中医是通往健康最近的路。很多人认可中医养生,但苦于不懂。其实中医很简单,很多人故意将中医知识讲得神乎其神,故意弄得非常晦涩,让大家根本无法理解,应广大百姓需求,闻霸天祖传黑膏药推出《养生可以简单有趣》话题沙龙,每周一期连载,用最简单、通俗的语言让大家理解中医的本质,普及并回归最本源的,本质的,趣味的养生。
中篇经络篇18、足厥阴肝经丑时(1-3时)
肝经是12经脉子午流注循环最后一条经脉,与肺经相接。
足厥阴肝经循行路线:从下往上走,起于大脚趾内侧的指甲缘,向上到脚踝,然后沿着腿的内侧向上,在肾经和脾经中间,绕过生殖器,最后到达肋骨边缘止。肝经和肝、胆、胃、肺、膈、眼、头、咽喉都有联系,所以虽然循行路线不长,穴位不多,只有14个穴位,但是作用很大。
该经发生病变,主要临床表现为腰痛不可以俯仰,胸胁胀满,少腹疼痛,疝气,巅顶痛,咽干,眩晕,口苦,情志抑郁或易怒。
对肝经的理解
1、两阴交尽为“厥阴”
厥阴是气发展到末端,阴气尽的意思,阴气尽则阳气生,对应到自然的四季中,阳气生发的季节为春季(所以说春季生气勃勃),五行中对应生发的是木,而肝在季为春,在行为木,所以肝对应的就是厥阴。
根据黄帝内经的说法,天有风火暑湿燥寒六气,三阴三阳下奉之;地有木火土金水五行,生长化收藏下应之。所以三阴三阳,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是对六气进行阴阳属性的分类。
具体分类在黄帝内经里面,一阴厥阴,二阴少阴,三阴太阴,一阳少阳,二阳阳明,三阳,太阳。太阳下面又是一阴,一个圆圈,如环无端。这个顺序,是一年内六部客气的循环顺序,客气的确定首先是从六十甲子的年支,确定此一年的主气,这个主气是一年客气中的三之气。
那么怎么把六气,五行,用阴阳归类统一起来。五行和六气都是阴阳,也就是数字二分出来的。这个归类是这样的,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这个顺序是一年六步气的主气,年年如此,就是地球公转,春夏长夏秋冬的顺序,不同的是,分成六段,二十四节气,分成六步。
所以主气是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木,客气是阴阳多寡的转换,一阴二阴三阴,一阳二阳三阳,一阴。
六气代表的是阴阳消长寒热温凉变化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也是一种状态给你一幅图,你就会很明白,看看太阳太阴、少阳少阴、阳明厥阴的位置关系。
2、肝具有风的特点
肝主动。风性易动。木生火,火大生风,风的特性是善行而数变,指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性。如风湿类风湿痛风游走性关节疼痛,痛无定处的“行痹”,即是风气偏盛的表现。数变,指风邪致病具有变幻无常和发病迅速的特性。如风疹块,即有皮肤瘙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之特点。以风邪为先导的外感病,发病多急,传变亦较快。
另外“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血不足则出现即风动之症、抖症、头摇晃,癫痫,中风,面风等,其实都是肝血不足的象。同样,肝血不足的人,会非常烦躁,会经常发脾气。
3、肝主疏泄
疏泄是什么意思呢,肝主升发,肝为刚脏,性喜条达,可使人气机舒畅,神气充盈。肝主谋虑,使人思维不偏离轨道。
疏发宣泄,就是肝不可以阻挡,非常刚劲,以畅通,升发为要。肝是非常刚正不阿的,《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将军:将,帅也,将中有寸,以法度而主之;军,包围也,兵车也。将军统帅兵马之位。谋虑:虑,思也;谋,思虑难事也。肝在人体中位于将军位置,捍卫周身,保护君主,平叛诸乱(解毒),且又有分寸;对人的思维也起重要作用,人的谋虑正误取决于肝。肝气不足,遇事犹豫不决;肝气亢胜,处事失于严谨。为什么说侠肝义胆,肝胆相照就是这个意思,有胆魄的人,肝气旺盛。当肝的功能是正常的,人就会感到愉悦、舒服;另一方面就是说,我生气了,郁闷了,就是肝经堵塞了,为什么说怒伤肝,主要是肝主疏泄的功能。
肝经的实证病会表现为胁下痛。胁指从腋下到腰上的部分,两胁下痛是肝气淤滞;严重的会“引少腹”,“引少腹”就是指使得小腹也会疼痛,因为肝经也从小腹部经过。
4、肝主藏血
“肝者,罴极之本,魂之属也。”罴:同疲,过劳首先影响肝。当代人疾病多与伤肝有关。肝喜卧,卧时血归于肝。尤其是亥时(21至23时),三焦经旺,三焦通百脉。丑时(1至3时)肝经最旺,阳气入里,气血休息,是肝脏运行气血时间,应处于深睡状态。子时(23至1时)之前不卧,血不归肝,长此以往,肝气大伤,气弱血枯,百病丛生。
这个藏血就是储藏的意思,肝是一个血囊,肝可以把人体的血液,暂时不用的血液暂时储备在肝脏当中,肝经处于“合”的状态,也就是将“阴血”储藏起来,为身体所用。“厥”是什么意思,是“气闭,昏倒”的意思:昏厥;痰厥。在这里,我们把厥阴理解为将阴血关闭保存。血行一天之后,在晚上这个丑时回来归藏于肝中,肝对血液进行净化。所以为什么强调人不能熬夜,原因就是为了保证肝净化血液的功能得以完成。
“肝受血而能视”,是说如果肝血足,人就能看见东西,所以当人两眼模糊的时候,实际上是肝血不足的象。
“足受血而能卧”,如果脚部能够得到血液的濡养,就能走路。
“掌受血而能握”,如果手掌气血充足,人就有握力。“指受血而能摄”,摄取的作用,其实是很精细的,比如小孩子,刚开始是抓东西吃,然后才会一根一根地往外挑,这都是肝气不断壮大的一个象,是肝血足的一个象。
肝血凝聚,气脉不通。如果“卧,出而风吹之”,即睡醒以后,出去吹一吹风,人就会“血凝于肤者为痹”,出现痹症,因为气血还没有很好地输布开来,会凝于皮肤之间,形成血痹之症,然后凝于脉。如果再继续往里深入就会“涩”,涩就是指有点像血脂黏稠的象。如果肝血被凝聚,就会很黏稠、很涩,气脉不通。“凝于足者为厥”,如果脚受风,就会成为厥症。
血对女人尤其重要,女人属阴,为血,血行于脉。女人的一生中要经历经期、怀孕、生育、哺乳等阶段,女性生理有“周期”耗血多的特点,与血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医学早就指出:“妇女以养血为本。”
5、肝主筋
肝主筋,全身筋腱,乃至血管壁的滋养皆依赖于肝。筋的特点就是有韧性和柔和的特点。腰痛不可俯仰,就是腰两侧的筋出问题了,原因为肝。
男人属阳,为气,气行于筋。肝对男人关系非常重要,就是肝主宗筋。宗筋是什么?宗就是祖宗的宗,传宗接代的宗,筋是人体的大筋,宗筋就是指男性的生殖器。从肝经的图上就可以看到,肝经的图是绕着阴器,阴器就是宗筋,绕着阴器转一周,所以来讲,男性生殖方面的问题,都跟肝经有密切的关系。
6、肝主生殖
病症为“丈夫颓疝,妇人少腹肿”。肝经是唯一绕生殖器而行的经脉,它不仅绕男性生殖器,也绕女性生殖器。肝经若得病,就会出现生殖系统方面的一些问题。比如男性阳痿,中医一般把它归属为肝病,因为肝主筋,阳痿就是筋的功能出现了问题。治疗时,有一个大方向,就是一定要使经脉通畅,肾经经脉通畅,才能够生肝木。
如果人肾精特别亏失,也会造成肝的病变,所以中医经常说,肝肾同源。如果一个人已经得了肝病,不要单纯地认为只是肝的问题,因为肝的根本在肾,水生木;如果肾出现了问题,人照样会得肝病,两者之间是密切相关的。
7、嗌干、口苦、口干
李咏就是喉癌,病因就在肝。如果肝病发展严重的话,就会“嗌干”,即嗓子会疼痛。咽喉是“要道”,因为凡是上脑的经脉,统统都要经过这个狭窄的通道上去,为什么不能割扁桃体?就是扁桃体是咽喉处的重要屏障,有阻挡邪气伤害头部的作用。没了这个把门的,大脑最容易受伤,非常危险。肝经是循着咽喉处走的。所以咽喉病并不是小病,而是重病。
如果肝气外泄,一直上亢,条达之性过分,酸收之性不足,人就会口苦、口干。比如有些人早上起来口会很苦。因为肝胆互为表里,苦也是胆病的一种表现,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注意每个细节,发现身体的变化情况。
8、面尘脱色、胸满呕逆、飧泄
脸上没有光泽,“如蒙土状”,好像蒙着一层尘土,面尘脱色”也可理解成贫血似的“脱色”,就是肝血虚的表现。
胸满呕逆,肝木克脾土,人就会经常气逆,经常打嗝,气往上涌。
飧泄,“飧”是晚饭的意思,“泄”就是拉稀。“飧泄”就是食谷不化,吃什么东西拉什么东西。得这个病的根本原因就是“下焦无火”,肾阳很虚,没有热性的东西,没有力量。
腹泻意味着津的功能减弱,就是人体内的液向外渗透的功能减弱,这个渗透的功能可以靠“火”来增强,比如热气就是“火”。
9、遗溺闭癃
“遗溺闭癃”分两种象:一种是遗尿,小便收摄不住。有的人经常是咳嗽一声,连尿都能带出来,这种人的身体不但下焦无火,而且上面有肺寒。
另一种是闭癃,憋得难受,但是尿不出来。要想撒出尿,靠的是膀胱的气化功能。膀胱属于太阳经,它的主要功能是气化,需要由阳气把尿津出去,如果没有这个功能,尿就可能会被憋住。
同时也与肾主二阴之开合相关的。
肝常有过之而无不足,故治宜疏肝理气,平肝泻火,活血通络,养血柔肝,潜阳熄风等法。
主要穴位及主治:
1、大敦:疏肝理气作用最强(疝气,灸女子闭经、痛经、崩漏。男子阳痿、尿频急失禁)。
2、太冲:大脚趾和二脚趾指缝之间上面1寸。揉太冲穴可以给心脏供血,对情绪压抑有宣泄作用。是肝经的原穴。和行间一起按效果最好。
3、行间:大脚趾和二脚趾指缝之间。配合太冲穴向行间方向推,可起到消除肝脏郁积的作用,使肝血源源不断地供到心脏。
4、中封:滋阴壮阳,大补人体气血要穴。保养精血,固精。
5、蠡沟:内踝上5寸。一,治疗女性阴道搔痒。二,月经不调,白带不调,月经湿疹。
6、曲泉:护膝,膝关节痛,降压,各种湿毒要穴。肝之虚症(阳痿早泄、心恐善惊、血亏不孕、头胀眩晕、眼花目涩)。
7、章门:八大要穴之一。肋骨的边沿,把手贴在脸上,肘尖的位置,就是大概章门的位置。调节五脏协调,敲打它可疏肝健脾,防治乳腺增生,防治妇科病,减肥。
养生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