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儿科门诊近20年,积食内热是孩子频繁生病的祸根。冬天孩子食欲好,吃得会多一些,比较容易积食,尤其是脾胃弱的孩子。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发现处理,积滞体内的食物,就会腐败变质,生湿生痰生热。孩子不小心受凉受风,内热外寒,就容易感冒、发烧、咳嗽。积食内热孩子常表现出:1、眼屎多而黄,下眼睑发青发紫,甚至黑眼圈;2、舌质红嘴唇红,舌苔厚腻有口气,易口腔溃疡;3、手脚心热,睡不踏实,燥热不安,翻滚磨牙;4、小便少、黄,大便干燥,拉羊屎蛋;孩子体内郁热太重,火性炎上,一遇寒邪,就容易形成“寒包火”。因为便秘,热毒无法排出,就会往上攻,引起腺样体肿大、扁桃体炎、鼻炎、支气管炎等。那该怎么办呢?用好这2个中成药,及时消积清热,就可以避免内热加重。积食内热,这2个药专克单纯积食,喝保和颗粒。发现孩子这几天不好好吃饭、舌苔厚了、有口气了,肚子胀鼓鼓,一敲梆梆响,这是积食了。家长马上调整饮食,做些清淡好消化的,适当饿一饿孩子,不想吃就不吃。同时配合中成药保和颗粒,给孩子消积、导滞、和胃。如果家长在孩子刚有积食苗头的时候,就能及时发现,用此药给孩子调理,就能避免孩子后续的感冒发烧。明显积热,喝七星茶颗粒。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孩子到了积滞化热阶段,出现舌质红,嘴唇红,口臭、舌苔黄厚、大便干结排不出,甚至扁桃体发炎,睡觉出汗,踢被子,呼出的气变热,说明已经比较严重了。这时候单纯的消积,已经不起作用了,还需要清火。可以给孩子喝七星茶颗粒,消积清热,清除体内热毒。药虽好,要少吃上面两种中成药,都是孩子出现积滞后的“补救”办法,但中病即止,这些清热的药包括其他的,如健胃消食口服液、小儿化食口服液等,不能经常吃,以免损伤孩子脾胃正气。根源入手,孩子不再积食。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要孩子不再积食生病,还是要提升自身的脾胃功能。临床我常用的健脾胃的方法,一种是通过中药外用贴,一种是内服中药颗粒、膏方,最大限度减少脾胃负担,强健脾胃功能,让孩子消化好,吸收好,长得高,长得壮。平时也可以给孩子做一做推拿、多运动,饮食不要过饱,少吃生冷寒凉、肥甘厚腻的,养护好孩子的脾胃。#脾胃#
转载请注明:http://www.jhgonggongyingyu.net/yfcs/24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