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黎敏精讲黄帝内经系列读书笔记3

治白癫疯最好的办法 http://m.39.net/pf/a_6113618.html
曲黎敏精讲黄帝内经系列(套装1-3册)曲黎敏30个想法◆十四谨和五味比如如何去掉鱼虾等海鲜的腥气呢?我们平常做这些食物的时候都会用到醋、姜和料酒,这几样东西就是很好的去腥之物。再比如我们炖牛羊肉的时候,都知道要多放一些葱、姜、大料,这些东西既可以去掉肉食中的臊味和膻气,还可化肉食,使我们既觉得好吃,还容易消化,对身体的健康有利。煮药,如同烹调食物,何时用大火,何时用文火,何时加水,有先下后下,放药的次序,以及药的用量等,都有所不同,在千变万化之中,自有美味,自有真谛。“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谷气津液已行,营卫大通,乃化糟粕,以次传下。”这句是说五味入于五脏后,气化为津液,营血胃气都充足通畅,也有力气化糟粕,按照次第、顺序,在身体里运化。伯高最后的结论更为有意义,天地的精气,一般是“出三入一”,也就是耗散多,补给少。出三入一,就说明生命走的是一条消耗路线,因为是消耗路线,所以一定要好好吃饭,要通过吃饭把这个消耗补回来,如果不吃饭,就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是说你如果半天不吃饭,气就衰了,一天不吃饭,气就少了。关于“出三入一”,我们怎么办呢?我年轻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曾经教过我一个功法,就是走路的时候“吸吸呼”。就是走路时甩胳膊,吸两口呼一口,比如说“吸”,这是吸一口,气儿别断,第二个“吸”,就把气儿提起来了。然后再“呼”一口,然后再吸、吸、呼,一路走下去。因为我们平常都是出三口、入一口,弄成吸吸呼、吸吸呼,至少能找补点儿回来。应该效果还不错。大医学家孙思邈曾说:“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人要想安身,让身体好,靠的是食物。粮食和药的最大区别,在于药有偏性,食物是平性,所以食物之性都带有“甘”字,“甘”就是平性的代称,比如粳米其性甘凉,麦子其性甘温等。先说米面,米性甘凉,入脾。米的最佳食用方法是煮粥,粥里最有营养的是米油,性滑,最养脾胃。她能长寿,多少和她总喝米油有点儿关系的。可现在又不让吃米油了,认为米油最容易使血糖、尿糖增高,得,这么好的东西又被专家灭掉了。还有一个好东西也被专家灭掉了,就是猪油渣,这是太香、太壮身体的东西啊!奶粉不安全时,我倒劝小宝宝喝米糊、米油,就好了。◆十四谨和五味面性甘、苦、温,入心。小麦冬种夏收,得一年四季之气,尤其得夏气,所以麦子大补心气,心气又跟脑子相关,所以多吃面食的人一定聪明,比如晋商。你们天天想让孩子聪明,然后天天给孩子吃聪明丸,那就是傻,哪有什么聪明丸啊?孩子先天聪明不聪明,看任督二脉,看精髓足不足;后天聪明不聪明,看脾胃,脾胃好,又喜吃面食,自然笨不到哪里去。怕你不知面的好处,节气关键的时候,还得提醒你吃面,比如冬至饺子、夏至面。黏性的东西难以消化,所以经得住饿,吃炸糕能顶一天,且化不了呢。大豆甘咸,入肾,因为古人认为豆子的样子就是入肾的,腊八那天就得煮各种各样的豆粥,还得施粥,为什么?因为到了腊八就是最寒冷的,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元气足才能御寒,元气藏于肾,所以冬天从腊八开始你要天天滋补肾。过去中国文化讲滋补肾不是靠吃滋补药,而是要靠多吃豆。但身体弱的人不能多吃豆,消化不了。《灵枢·五味论》中还说:“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肝病,为什么要禁食辛味?肝喜酸,肺喜辛,肺金克肝木,所以,肝病不能多食辛味之物。心病,要少吃咸味的食物,因为肾水克心火。脾病,就不要吃酸味的食物,因为肝木克脾土。肾病不要吃甜的食物,因为脾土克肾水。肺病,不能吃苦味的食物,因为心火熔肺金,且苦味主降,食用了苦味的食物,就会使本来就不足的肺气宣散不出来,导致病情加重,对身体造成更大的损伤。古人不嫌麻烦,有问,必有答。所以我告诉大家一个秘密,《黄帝内经》和《伤寒论》其实都是学习笔记。老师先讲,底下学生记,然后学生再提问,老师再解释。最早的经典都是问答式的。◆十四谨和五味讲一下“苦走骨”,脾胃因五味过苦而不能收纳精气,骨头不得所养,因此苦味伤骨。牙齿是肾的余气所变现,牙齿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说明肾的情况,为什么小婴儿在妈妈肚子里都没牙呢?人只有最小的时候和最老的时候没牙。小婴儿没牙,是因为肾气尚未发动,而且憋得住,他什么时候长牙就说明他什么时候肾气发动。而老人没牙,是肾气已绝。过犹不及关于五味,讲了这几节后,估计大家都明白些了。第一,心火配苦味,肝木配酸味,肾水配咸味,肺金配辛味,脾土配甘味。第二,五味本身没问题,过度则伤身体。第三,可以利用五行生克来解决五味过度对身体的伤害。总之一句话,万物皆可利用,但什么都不可过度。◆一八风《黄帝内经》表面上讲五脏,讲六腑,其实,它真正面对的,是人性。很多事有没有是一回事,学不学又是另一回事。◆二四时之胜记得塞林格说过一句: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而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理中汤可以治疗瘟疫,也可以治疗发热、胃寒、青春痘,甚至肺癌等◆三用医理分析二十种疾病而中医认为肾精不足,可以用药添精补髓;肾阳不足,则骨关节寒凝,所以热敷、艾灸、药浴,一定管用。西方的老人,骨关节病非常多,而中国人如果从中年开始注意的话,会好很多,但现在有暴走族,每天非要走几万步的,则不可取。美国医生认为第2种不需要治疗的病,是慢性浅表性胃炎,就是消化不良,百分百的人一生都会罹患,而这,是可以自愈的一种疾病。几千万年的人类进化中,人类的胃黏膜能够接受各种刺激而自愈。这个我非常赞同,我认为:胃病乱治反而会加重。但有一点必须指出,西医没看出胃炎是一个情志病,跟人的情绪密切相关。胃炎不吃西药,我坚决同意,但要改良情绪,否则会造成大病。现在有那么多年轻人罹患胃癌,都说是累的,年轻人哪儿有累死的,要我说都是愁死的。甲状腺疾病现在在国内的发病率也是快速上升,我见过最小的病人是12岁,西医肯定要上激素的。大家要看过我写的《生命沉思录2》里面“腺体”那章,就会明白腺体的病都属于先天免疫系统,中西医都很难办,西医有激素,就是靠调取元气来平衡指标。中医认为甲状腺疾病跟肝经关系密切,也是一种情志病,有这种病的人通常脾气都很暴躁、冲动、有创造力,而现实又是那么不如人愿。当现实的残酷和冷漠超出你的想象时,怎么办?要么彻底放弃,要么病倒,要么彻底改变自我,找到一种新的呼吸频率、一种新的对外交往方式。所以归根结底,甲状腺的窘迫源于我们内心的压力和对外界的焦虑,当我们无法说服自己、也无法说服他者时,甲状腺的分泌就会失衡,从而使自我的沟通能力、自我与外界的沟通能力都出现问题。所以,甲亢的人情绪暴烈,甲减的人情绪沉迷低落。关键一旦被西医定性,很多人就生活在惊恐中,而且被要求终身服药,而小孩子如果长期服西药,一定会影响月经和生育,所以,美国医生不手术不治疗的做法真的非常人性。但中医在这方面太有效啦,《伤寒论》里很多方子,比如通脉汤、白通汤、小柴胡汤等,都对此病有奇效,而且不复发,但大家必须望闻问切都学好后,才能准确用药。!!!中医在这方面太有效啦,《伤寒论》里很多方子,比如通脉汤、白通汤、小柴胡汤等,都对此病有奇效,而且不复发,但大家必须望闻问切都学好后,才能准确用药。人生活在世上就是要自由,就是不要被别人控制,能自由地呼吸,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三用医理分析二十种疾病出现这些问题,到医院又查不出问题时,最好去找脉法高强又明医理的中医,为什么要找脉法高强的人呢?因为以上诸多问题最终要靠脉象判断,哪怕同样的症状,也会有不同的治疗方子。可惜现在中医脉法基本已经失传,很多人都在脉法上糊弄,因为脉法不会了,就强调舌诊,这里面还是有大区别的,脉法把的是气脉,舌诊只是望诊的一小部分,且无法深入藏象。《黄帝内经》里面只有脉法,舌诊几乎不讲。我们在《黄帝内经》第七篇会出现脉法的讲解,到时大家要认真学习。总之,一切都要细细辨证,方能下手。有精力、有能力的话,还是自学一些中医为好。总之,人可以死于疾病,但不能死于对生命的无知。有人会问:小孩常犯扁桃体炎,也是情志问题吗?是,小孩也常被妈妈吼叫“闭嘴”!小孩更常有不被满足的时候。那需要割掉扁桃体吗?当然不需要,扁桃体是我们抵御外邪的第一道大门,怎能说割就割了呢?!那发炎怎么办?第一,不能纵容孩子的情绪,孩子是看人脸色的高级小动物,大人一旦纵容,孩子就蹬鼻子上脸。第二,不能让孩子饮食不规律。第三,要会观察病灶,若咽喉红肿,发热,可以耳尖放血,或手指少商、商阳放血。同时刮一下大椎穴,大椎穴退热第一。这个一般妈妈不敢做,那就平时与年轻的医生交个朋友,或找个胆大的闺密来做。医院吊瓶好。但如果创口有白◆三用医理分析二十种疾病这里要说下润喉片,有人咽喉一难受就含润喉片,殊不知,那里面一有微量激素,可以扩充血管,放松咽喉痉挛;二有薄荷类寒凉药。最关键的一点,喉咙离脑子太近,润喉片又方便随时服用,久而久之,对身体就会有影响。患病,其实也是身体给你提的醒,如果在生病中没得到点儿觉悟,这病也白得了。真正的解决之道在于自己,解铃还须系铃人。自己不改变,神也没办法。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hgonggongyingyu.net/zlff/202107/208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