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大剧又落下帷幕了。
今年参加高考的内侄女最后一场考完,父女二人连家都没回,直接去抱回一部iphone12,晚上在大家庭群里欢呼“解放了”。
醉翁相信,无论考得怎么样,这是绝大多数考生的心声。
每年的高考前后,全国各地许多高中学校都会上演撕书大戏。那漫天飞舞的纸屑如自由展翅的蝴蝶,又如洁白的六月飞雪,在教学楼前、宿舍楼间的空中旋转着,飘逸着,最后安静地平卧在地面。
今年也不例外,上面的视频中,灯光璀璨的晚间,撕碎的纸屑弥漫在天与地之间,场面蔚为壮观,震撼的特效丝毫不亚似于白天。
书籍,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也是文明得以延续和传递的媒介。古往今来,讴歌书籍的名言佳句不胜枚举。
梭罗说,书籍是举世之宝。
丘特说,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
爱迪生说,书籍是伟大的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
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莱文说,书是人类发出的最美妙的声音。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约翰森说,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
……
如果需要,醉翁可以一直列举下去。
从这廖廖几句,我们就可以深刻地理解书籍的意义和价值:书是文明的传承者,可以开启人们认识世界的窗户,医治思想上的愚钝,培养真善美的情操。
一本好书,可以终身阅读,反复咀嚼。
然而,在人类的文明史上,书籍并不总能够享受到被珍惜呵护、被精心收藏的待遇。
因为它可以拓宽视野、开启智慧,故而热衷于愚民政策的专制者要么大规模焚书、禁书,要么炮制收窄视线、毒害智慧的伪知识、伪真理的恶书。
除此之外,种类最繁、数量最大的,就是无用之书了。自明清时代科举机制趋于成熟、考试竞争日益白热化以后,社会上出现了一种特殊的书店,它们不卖经史子集,也不卖唐诗宋词,它专卖科举考试范文。一些背景不凡、资源丰富的落第文人,利用关系在全国范围内收集得了高分的科举文章,运用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印制成书高价出售,给应试举子们提供学习的范文。
发展到今天,这一类书叫做教科书和教辅资料。
名称虽然变了,但本质完全相同:无用之书!
说它们无用,并非说其中没有知识,它们当然有。但都是碎片化的、瞄准考试大纲的知识杂烩,既不能练习思维,也不能开启智慧。
这样的书,撕了也就撕了,文明没有损失,还能在炎炎夏日创造出寒冬飘雪的冷艳之美,何乐而不为?
整个的高中教学,都是以灌输知识、大量刷题为手段,以解题答卷、叩开高校大门为目的,无关知识,无关智慧,也无关真善美,更无关文明。
高中学校与其叫做学校,不如叫做高考培训班更恰当。
那么神圣的教育,传承文明之火、引导人类走向智慧彼岸的教育,竟然以这样一个滑稽的场面收场,被直接参与者以如此的决绝否定抛弃,不得不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悲哀。
这是真正的教育之殇,是青年的痛。它窃取了智慧之火,让人们在最美好的花季将自己禁锢在尺寸之地,没有天真,没有童趣,没有思考,以至于将考后的放纵当成人生的乐趣。
当每一片飘洒的纸屑落于地面,当最后一次铃声凄厉地响起,高考,或者说,长达12年的摧残,告一段落了。
高考,虽然未必能开启新希望,却能终结一段桎梏的人生;把考试用书撕成碎片抛洒在空间,虽然未必能砸烂思想的禁锢,却也宣示着心灵的一段自由。
是的,自由了。
真的自由了吗?
当然不是。跨过这道坎,对绝对多数的人来说,人生的坎才刚刚开始。
相较于今后面临的滔天浊浪,过去的12年,只能算一片死寂的池塘。这里虽然没有生机勃勃的绿意,却也有青苔的绿色;这里没有自由的天空蓝,却也有偶尔放纵的任性。
至少,在这里,所有人的面前只有一条路,没有选择的痛苦,没有思想的烦恼。你只需,埋头前进,瞄准那个方向——高考,把一切都交给明天。
但从今天起,无数条路摆在了面前。你选择什么样的专业、选择哪一座城市,哪一所学校?
也许这并不重要,正如网友所说,你的选择只决定了你在未来的四年中去哪里玩王者荣耀或者吃鸡。当你的王者荣耀级别够高,鸡吃得足够多时,新的选择又摆在你面前。
何去何从?
是再经历一次美人鱼化尾为腿般的钻心剧痛,到更高级的学府为导师打工,抑或继续王者荣耀或吃鸡?
还是挺直了腰板,过五关斩六将入职高大上的科技山寨公司,在中挣命,用旺盛的青春活力换取满足不了大中城市里衣食住的微薄薪水?
还是到各级各类衙门下备占进编考试,到苦熬二十年从韭菜脱胎换骨成镰刀?
还是身着或黄或蓝的马甲,穿梭于大街小巷,当一名千家万户离不开的骑手小哥?
还是在实力父母的荫庇下开启幸福的外挂人生?
还是去补裤裆、养白鼠、种芋头,年入千万逆袭人生?
抑或,做一个真正的躺平主义者?
无论哪一条,都和教育无关,与智慧无关,与求真、向善无关,与真理、正义无关。
有关的,只是人生的苟且。
这就是教育?
教育的成果理应被检测。能够检测教育成果的,唯有文明的高度,真诚的勇气和向善的力量,而不是几张试卷,几百道试题,不是高考。
高考这根指挥棒下的教育,唯一能培养的就是成功的做题家和失败的厌世者。
能够从这两条道上夺路而出的人,只有来自文明的家庭,智慧的父母。
在传承文明、播洒正义的舞台上,教育缺席了。
教育病得如此沉重,却难听到反思的声音,纵然有,也早已湮没于虔诚的祷告声里,溺毙于鲜浓的鸡汤砂锅中。
有人说,一个社会病了,首先是教育病了。
对此醉翁倒不以为然,教育或许只如人体的阑尾或扁桃体,它不是疾病的起因,只是疾病暴发的症状。纵然把它切除了,病源仍在;唯有治好病根,教育,才能恢复它本身的机能。
所以,撕书,只是一个开始,虽然治不了教育的病,但至少可以让我们认识到,当下的教育并不是教育。
充其量,它只是渡往彼岸的独木桥,总有一天,我们要用一座文明的钢铁大桥取代它。
到那一天,教育的直接使命其实很简单:学会理解生命的意义,懂得品味生命的快乐。
——END——
近期原创精选从高考学生家长焚香叩拜看大学教师割喉书记
安庆致6死14伤嫌疑人吴亮的心路历程
乖乖,这些高速收费站科研成果该得诺贝尔哲学奖!
法国总统马克龙被打耳光,安保水平差得一比
既不让“躺平”,又不许“改命”,到底该咋办?
洗冤:美国“无罪计划”和中国“拯救无辜者”(2)
给张煜医生的一封信:你注定只能是孤寂的独行者
马克龙承认法国对卢旺达大屠杀有责任,为法国带来的只有荣誉
冬至春未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jhgonggongyingyu.net/zlff/202108/20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