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老闺蜜

文:孔令侠图:来自网络之所以冠之“老”,一是相识并相处了近半个世纪,二是如今都已垂垂老矣。我们初相识于赴“徐州医学院”报到的那一天。一九七四年八月三十一日的午后,我自乡下启程时,天空便下起了雨,淅淅沥沥,不大不小的持续着。到了县城汽车站,买票乘车。那时的长途汽车,大都后面还拖着一节(现在见不到了),那时的路也不象现在宽阔笔直。加上下雨天,路滑,掛在一起的两节车互相踫撞着,哐当哐当在蜿蜒曲折的公路上蠕动了近三个小时。到徐卅车站下车,再辗转至学校时天已完全黑下来,衣服也湿透的差不多了。宿舍里已先我来了一人,瘦小的身材,爽朗的笑声,听打招呼就知道是一个老家的,相同的口音使得我们一见如故,顿生亲切。她慌忙接过我的行李,放在预先已贴上名字的双人床上,紧接着用她的毛巾,帮我擦着脸上的雨水和被淋湿的一缕缕的头发。随即取出她的衣裤并帮我换上。像对待一个孩子一样,不容你拒绝和谦让,而我也就那么顺从的、心安理得的接受着。因我的个子略高些,衣裤都稍嫌短了点。她上下左右打量了一番,便咯咯地笑起来。我不知她的笑因之何故,莫非是在欣赏她的”杰作”,还是看我穿着短小的衣裤显得有些滑稽。我没问,因为我的眼里已噙满了泪水,只觉身心都热乎乎的。收拾停当,又带我去食堂吃了饭。尽管是初相识,尽管′她只比我年长了两三岁,那一刻却让我感到了暖暖的母爱。第一次只身异地,没有孤独感,没有茫然无措。心中不免庆幸,我遇到了一个好”室友”。几十年过去了,每逢回忆起那天的情景,她对于陌生的、象落汤鸡一样狼狈的我,所施予的热情,细心和熨贴,仍然禁不住热泪盈眶!那个夜晚,不知是因为换了新的环境,还是对步入高等学府之医学殿堂的敬畏和憧憬,总之俩人都毫无倦意,象久别重逢的老朋友,无话不谈。从各自的家庭状况,到过往经历中的轶事和趣事,以及对未来的预测和设想。她一言、我一语……直至窗外露出晨曦。她的身材按说是娇小型的,性格却属于豪放派,走起路来大步流星。我俩每次走路逛街,我都要扯着她的衣裳角,要不就是她紧紧地拽着我的胳膊,我必须一溜小跑才能跟上她的脚步。说来奇怪,我本不是那种弱不禁风的人,毕竟是农村出身。可在三年多的学校生活中,数不清多少次,身体变得那么脆弱,稍受风寒就感冒发烧,扁桃体肿大。这时,写申请,送食堂,直到把病号饭端到我的床前,都是她一站式服务。每次接过饭碗,泪水都会不由自主地顺着脸颊滴入碗里。她便用毛巾默默地替我擦拭着。没有劝慰,因她极不善言词。毕业后,由于社会原因,医生断层,我们那一届医院。由于在校学的是医疗系,属全科医生。选择专业时可根据临床需要和自愿相结合的原则。医院的安排,被分配在妇产科,从事该专业至今。而她早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不论是在学校学习、见习、还是实习期间,都一直偏重外科。按照她的性格,她认为当内科医生太磨人,治不坏,也治不好,只要算的上病的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很少有治癒的希望。而外科则不然,一刀下去,手到病除。干净利落。如果是不治之症,则关之了之,这是她向往的。作为好友我理当相劝:外科不仅需要技术,还需要高强度的体力。一台大手术,常常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甚至五六个、七八个小时也是常事。毕竟男女在体力等方面有先天的差异;毕竟我们都老大不小了,接下来要组织家庭,要生儿育女,这是女性的天职,是推卸不了的义务和责任。但依着她不服输的性格,仍执意选择了普外科。一年以后,由于生育的原因,手术台上持久的站立再也难以坚持,不得不从外科的岗位上退了下来。二次的选择是耳鼻喉科,仍属于大外科的范畴。人所共识,世事红尘中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任谁也不例外。当她经历不幸和坎坷时,面对流言和伤害时,不是喋喋不休的逢人诉说和冤冤相报,而是坦然面对,泰然处之。表现出超出常人的顽強和坚韧,之后依然乐观,积极向上。每当我受到冤屈和痛苦、迷惘和无助时,她总是鼎力相助,仗意执言,给我一个可以流泪的肩膀。因此成为我今生不可或缺的依靠!几十年的从医经历,她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心地善良的她始终保持着质朴的本色,出淤泥而不染。一切为患者着想,从不为了谋取一己私利而开具大处方,从来都不!如今我们虽已退休,却又退而未休。由于医疗资源依然匮乏,社会还需要我们。常常有人戏谑地说,退休了还在拼命挣钱,并非单单如此。用几十年积累的经验,为社会的需要,为解除广大民众的病痛,尽一己绵薄之力。当然,聘用者给予适当的报酬,何乐而不为呢!”记得春楼当日事,写向红窗夜月前”。我们自有幸相识,成为同窗,由同窗成为同事,由同事成为朋友,在时光荏苒中倾注了无尽的情谊,欢笑和苦痛之后,已由朋友晋升为”闺蜜”。一路走来对我的无限关爱和帮助,所心生的无比感激之情却从未对她启齿过,但是从没有片刻的忘却。始终在我的生命中流连,迟至今日,方才一吐为快。如今别无所求,惟愿“闺蜜”一词相互存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里,直到永远,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转载请注明:http://www.jhgonggongyingyu.net/zlff/202504/24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