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孩子出现咽痛、鼻塞、耳闷、打呼噜等情况,很多时候与肥大的扁桃体和腺样体有关。当医生给出“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这样的诊断时,可能还会建议你手术。什么!!这么小的孩子还要手术?不要慌!!今天,我就来讲讲,扁桃体和腺样体的故事。
扁桃体和腺样体隶属于是同一支战斗部队。这支战队的名字叫做“咽淋巴环”。咽淋巴环,是一群淋巴组织,由淋巴细胞组成,能产生抗体。他们守卫着咽喉要道的大门,是防御细菌与病毒的战队。这个防御体系分为内环和外环。内环是位于咽喉各地的淋巴组织团块。外环由颈部的一些淋巴结组成。内环与外环相互沟通。整个战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当身体由于疲劳、受凉等原因造成抵抗力下降时,咽淋巴环的防御力下降,病菌入侵时,内环淋巴组织会充血肿胀,如果无法完全控制病菌,感染可扩散至外环淋巴结。所以,当你感觉咽喉肿痛的时候,还会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的现象。肿大的成员们并不是每一次都能恢复到原来的身材,加上长期战斗在第一线,压力山大,所以,各个成员或多或少都有另一个困扰:“肥胖”。最容易发胖的两个成员就是,“扁桃体”君和“腺样体”君。
01肥胖的扁桃体和腺样体有什么危害?
扁桃体表面有深浅不一的小隐窝,细菌易于藏匿其中,而肥大的扁桃体,更容易藏污纳垢。这些病菌,特别是溶血性链球菌,在急性感染期,不但会攻击扁桃体,还会进入血液,随着血液流动到达心脏、肾脏,继而引发心肌炎、肾炎等。
腺样体过于肥大,会堵塞后鼻孔,引起鼻塞症状,会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会影响鼻涕的排出,造成鼻涕在鼻腔鼻窦内积聚,引起“鼻炎”“鼻窦炎”;会堵塞咽鼓管的开口,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经常反复发作,积液逐渐变稠,粘连听小骨,可能会导致听力下降。
扁桃体堵塞了咽部的通道,腺样体堵塞了后鼻孔的通道,阻碍了气流,还会引起打呼噜的症状。经常打呼噜,孩子会养成张口呼吸的习惯,长此以往,气流冲击硬颚会使硬颚变形、高拱。久而久之,面部发育也会受到影响,出现上唇短厚翘起、牙列不齐、面部肌肉不易活动,缺乏表情。医学上称为“腺样体面容。”
对于大多数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的病例,我们的处理方式的确就是,“静静地看着你退化。”在这期间,如果出现鼻塞流涕,咽痛咳嗽,偶尔打呼发作的情况,一般首选药物治疗控制病情:▲治疗鼻炎的鼻喷剂
▲控制感染的抗生素
▲促进黏液排出的促排剂
▲清热解毒的中成药等
如果药物治疗的效果不明显,就需要考虑手术切除。
02哪些情况需要切除肥大的扁桃体和腺样体?
原则上来说,3岁以前,一般不考虑手术切除,这时候,他们还是身体免疫系统的主力部队。(症状非常严重的,需要由医生权衡利弊)3岁以后,战队慢慢退居二线,可以考虑切除。我们的宗旨是,“收益大,风险小,留;收益小,风险大,抛。”
出现以下情况,建议手术切除扁桃体炎经常反复发作;多次并发扁桃体周围脓肿;扁桃体和腺样体过度肥大,妨碍吞咽、呼吸及发声;慢性扁桃体炎已经成为引起其他器官病变的病灶,如心肌炎和肾炎。
扁桃体和腺样体的切除手术,都是从口腔进入。所以,不用担心会在脸上留下疤痕。目前,大多数采用全身麻醉(全麻不会让孩子“变傻”,持续“鼻塞打呼”倒是会让孩子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根据症状选择性切除或者同时切除。
但是,每一次“减肥”,都可能遭遇“反弹”。正义的部队少了两个胖纸之后,为了保持整体的规模,其他成员可能会补上胖纸的空缺。这种现象,在医学上叫做“代偿性肥大。”扁桃体的隔壁邻居“舌扁桃体”和扁桃体窝周围的一些淋巴组织就可能在术后增生肥大,看上去好像扁桃体君又回来了一样,而且因为他们的肥大,会引起咽部异物感,咽干不适,咳嗽咳痰等情况。腺样体君术后有时也会出现再次增生的情况。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患者在手术后又出现鼻塞、打呼复发,咽喉炎症状加重的原因。一般来说,可以依靠药物缓解症状,需要再次手术的情况较少。
“切,还是不切?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当你纠结、迷茫、不知所措时,千万不要一个人扛着,把这个难题留给耳鼻喉专科医生决定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