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皮肤顽疾牛皮癣

每日推送健康知识,推广中医课程,   ②感染因素。有人认为是病毒感染所致,虽发现过在表皮棘细胞核内有嗜酸性包涵体,但至今病毒培养未能成功。链球菌感染可能是本病的重要诱发因素,因急性点滴状银屑病发疹前常有急性扁桃体炎或上呼吸道感染。

  ③代谢障碍。有报告患者血清内脂质、胆固醇、球蛋白、糖、尿酸、钾等增高,叶酸含量降低,但皆未能作出肯定结论。也有人报告皮损内多胺及花生四烯酸增加。

  ④免疫功能紊乱。有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有的血清IgG、IgA、IgE增高;部分患者血清中存在有抗IgG抗体;有人用免疫荧光技术测到患者表皮角质层内有抗角质的自身抗体。

  ⑤精神因素。精神创伤和情绪紧张及过度劳累可诱发本病或使病情加重。

  ⑥其他。多数患者冬季复发、加重,夏季缓解或自然消退,但久病者季节规律性消失。也有的妇女患者经期前后加重,妊娠期皮疹消退,分娩后复发。氯喹、碳酸锂及β肾上腺能阻滞药等可使本病加重。

症状

 初起为针头或绿豆大小红色点疹,逐渐扩大,有的点疹互相隔合形成斑片。表面覆盖有干燥的银色鳞屑,轻轻刮除鳞屑,可见小片血点,这就是该病的特征。

  临床上多数患者皮疹表现为冬春季加重而夏秋季节自然减轻。因冬春季节气候寒冷、干燥,表皮血管收缩,皮肤供血差,肌肤失养所致。在个体免疫机能失调的情况下,可以导致该病的诱惑是缺乏抵抗力从而致病。

临床表现

根据银屑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一般分为六种类型:

  1、寻常性银屑病:皮疹一般发生在头皮、躯干、四肢伸侧,是在皮肤上出现红色的丘疹,渐扩大融合成斑片或斑块,表面有较厚的银白色磷屑,形状不规则,有的有地图或岛屿样外观,有的皮损较小,较多,呈满天星外观,鳞屑层一层脱落,轻轻刮掉皮屑可看到薄薄的一层红膜,刮除红膜即可看到小小的出血点,有人称为血露,医学上又叫筛状出血,这就是寻常型牛皮癣临床特征。

  2、红皮病性银屑病:是较严重,较少见的一种,此型是指在约全身皮肤的70%以上呈弥漫性红色,暗红色浸润性皮损,表面有大量糠皮样皮屑,有时在腋下,大腿根部和脐部因肿胀而使表皮剥脱和渗出,口咽鼻及眼结膜可充血发红,患者常有发热畏寒,头疼及全身不适等症状。

  3、脓包性银屑病:分泛性及局限性。泛发性脓包型牛皮癣多为急性发病,可在数日至数周内脓疱泛发全身,先有密集的针尖大小潜在的小脓疱,很快融合成脓湖,常伴有高热、关节肿痛及全身不适,血常规化验可见白细胞增多,脓疮干涸后,随即脱屑,皮屑脱落后,又有新的脓疮出现。局限性脓疱型牛皮癣以掌趾脓疱型牛皮癣多见,在双手掌和足趾部有对称性红斑,红斑上出现针头大到栗大小到小脓疱:大约1-2周后自行干涸,脱屑后又有新的脓疱出现,反复绵延,病程顽固。

  4、关节病性银屑病:很少见,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可同时发生于大小关节,但常见是手腕、手指及足趾小关节,脊柱关节也可发生。病变的关节有红肿、疼痛、严重的关节腔有积液,关节附近皮肤肿胀活动受限,久之关节僵直,严重时X线下可见关节被破坏的情况,血沉快,常伴发热等全身症状,但类风湿凝集因子为阴性,关节炎型牛皮癣、皮肤损害多伴有厚厚的像蛎壳状的皮损,也可仅有寻常型牛皮癣的红斑和银屑的皮肤损害。

  5、掌跎脓包病:包括掌跎脓包性银屑病和脓包性细菌疹。

  6、连续性肢端皮炎:以无菌性的脓疱为其特征,因此也有人认为与脓包性银屑病为同一种疾病。也有人认为是脓包性银屑病的一个亚型,但也有不同意见,认为应该是一个独立疾病。好发于中年人,多数由外伤后引起。

中医治疗优势

中医在治疗银屑病的实践中所得的积累和宝贵经验,是一波九折,来自不易的沉淀,经历几十年来和通过对古代文献的呕心沥血的整理挖掘,在中医治疗银屑病的方法中,不断发扬光大,中医可以说是一枝独秀。银屑病虽然较为难治,但是在中医治疗中,只要辨证精准,用药恰当,疗效当然也是非常显著的。在治疗中,根据病人皮损不同表现,综合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对不同时期;不同皮损给予不同的治疗方剂,发病初期皮损红斑较重者属血热风燥,给予清热凉血、解毒活血的方剂。而静止期的皮损在中医理论中属血虚风燥,相应的给予养血润肤、活血祛风为治。而病程较长,皮损紫红、脓疱或肥厚型属血瘀风澡,以活血祛瘀、软坚通络为治。这样避免千人同型万人同方的弊端,要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和精准的变症论治,自然见效较快且不易复发。中医外治法,在远古时代,就有较早的发明和记载;如针炙法、洗浴法、浸泡法、提脓生肌法、膏药外贴治病、内病外法等方法,都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治疗

刺络拔罐

(一)取穴

主穴:大椎、陶道、阿是穴。

配穴:头部皮损加四神聪、上星、头维;颈项加翳明;背部加天宗、肝俞、脾俞;上肢加肩髎、曲池;腰部加肾俞;下肢加新环跳、血海、梁丘、阳陵泉。夹脊胸5~6,夹脊腰2~3。

阿是穴位置:皮损区。

新环跳位置:尾骨尖旁开3寸。

(二)治法

一般仅用主穴,如效不佳可加配穴。在选配穴时应视皮损分布及消退情况按顺序自上而下选择,如背部皮损未退或未退净不宜取腰以下穴位。选穴宜少而精,主穴大椎、陶道,每次选1个,交替轮用,阿是穴仅在残留皮损时用,配穴取1~2个。刺络拔罐操作如下:选定穴位常规消毒后,先以三棱针点刺,要求轻浅快,以拔出0.3~0.4毫升血液为宜,留罐约10~15分钟,头顶部穴位可点刺不拔罐。残留少数皮损,可沿皮损四周和中间点刺数下,然后拔罐。如上法疗效不显,则可在夹脊胸5~6,腰1~2,以2寸毫针成45度斜向脊柱刺入,得气留针20分钟。刺络拔罐每日或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间隔3~5天,再行下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基本痊愈:皮损全部消退或残留少量点状损害;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有效:皮损部分消退;无效:治疗前后未见变化。

共治例,基本痊愈例(47.7%),显效(22.8%),有效:(19.7%),无效77例(10.5%),总有效率为89.7%[3,4]。

割治(之一)

(一)取穴

主穴:屏尖、对耳轮下脚、上耳背、中耳背(均为耳穴)。

配穴:大椎、跟平、阳溪、长强穴上1寸半(均为体穴)。

跟平穴位置:内、外踝联线与跟腱相交处。

(二)治法

敷药制备:Ⅰ号粉:麝香1.5克、官粉15克、冰片3克、白胡椒3克、红矾3克、苍耳子(炒)6克,共为细末,装瓶,高压消毒备用。Ⅱ号粉:皂角、白胡椒各9克,共为细末,装瓶,高压消毒备用。

以主穴为主,酌加配穴,每次选2~3处,穴位可轮流取用。用眼科手术刀,屏尖穴,自上至下轻划1~2刀,见血为度,对耳轮下脚,刀尖垂直轻划1~2刀,深约0.1厘米,上、中耳背各作一条任一方向之切口,长约3~4毫米,见血为度,不可伤及软骨。大椎及长强上1寸均作“十”字刀口,余穴作“一”字刀口。屏尖及耳轮下脚切口后撒Ⅱ号粉,耳背不撒药,仅出血4~5滴。体穴均撒Ⅰ号粉,撒药后用艾条薰灸,待局部有烧灼感时移去艾条。每日或隔日割治1次,10次为一疗程。停治5~7日后再作下一疗程。

严重患者,可在病损区配合涂轻红膏(轻粉15克、红粉15克、冰片15克、血竭15克、水杨酸15克,共研细末,加凡士林调成糊状)。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例,基本痊愈例(67.7%),显效40例(12.2%),有效42例(12.5%),无效15例(7.6%),总有效率为92.4%[5,6]。本法尚适用于神经性皮炎、白癜风等。在治疗时一定要注意严密消毒,以免引起感染。

穴位注射(之一)

(一)取穴

主穴:肺俞、曲池、大椎、血海。

配穴:头项皮损加安眠、风池;背部加膈俞;上肢加外关、合谷;腰部加肾俞;下肢加次髎、风市、绝骨。

(二)治法

药液:当归注射液、混合注射液(维生素B微克/1毫升加盐酸异丙嗪25毫克/1毫升)。

上述药物每次任选一种,取主穴1~2个,配穴1~2个,轮流选用。常规消毒后,用5号齿科针头垂直或斜入穴位,得气后,略作提插使针感明显时猛推药液,使针感更为显著。每穴注入量:当归注射液为0.5毫升,混合注射液为0.1~0.2毫升。然后迅速出针。隔日或隔2日注射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为7天。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基本痊愈:皮损面积消退95%以上或仅留色素脱失斑,瘙痒完全消失;显效:皮损面积消退70~90%,瘙痒基本消失;有效:皮损面积消退30~70%,瘙痒明显减轻;无效:症状体征未达到有效水平或无改善。

共治例,按上述标准,基本痊愈例(40.7%),显效65例(18.3%),有效95例(26.8%),无效50例(14.2%),总有效率为85.8%[7~9]。

穴位注射(之二)

(一)取穴

主穴:肺俞。

配穴:心俞、曲池、足三里、肝俞。

(二)治法

此法为自血穴位注射法。

以主穴为主,加配穴1~2穴。先在耳廓作常规消毒,用1%普鲁卡因局麻,手术刀切开耳背1/3处的小血管1~2毫米。用内装有2.5%枸橼酸钠0.5~1毫升的注射器于切口处抽取血液2~5毫升,并迅速注于所定的穴位内。进针深度以局部感到以酸胀麻等感觉为宜。注射完毕后,应令病人休息5~10分钟。15~20天1次,3次为一疗程。病情顽固者隔2个月再作一疗程。可在易发季节前做预防性治疗1~2次,以避免复发。

(三)疗效评价

共治50例,基本痊愈20例(40.0%),显效7例(14.0%),有效10例(20.0%),无效3例(6%),总有效率为94.0%[10]。

体针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大椎、肺俞、膈俞;2、曲池、足三里、血海。

配穴:头部皮损加风池;面部加迎香、素髎;上肢加支沟、合谷;下肢加三阴交、阳陵泉。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1组,两组交替轮用,据皮损严重部位,加配穴。进针得气后,大幅度提插捻转,使感应强烈,运针约1分钟,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施以间断行针,去针后,可在主要皮损部位,以皮肤针叩至微微出血,加拔火罐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1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例,有效率为60.0~%。各家针刺取穴手法类似,但疗效相差悬殊,可能与疗效评价标准不同有关[2,11,12]。

穴位埋植

(一)取穴

主穴:1、阿是穴;2、心俞、肝俞、肾俞、风门、膈俞;3、肺俞、灵台。

配穴:曲池、足三里。

阿是穴位置:脊中线旁开2寸,自第7颈椎至第2骶椎分为5个等分,即5个埋线点,两侧共10点。

(二)治法

第1、3组穴属首选,如效不佳改用第2组穴,每次选1组。配穴据症情酌加,上肢皮损明显加曲池,下肢明显加足三里。采用注线法埋植。用带芯腰穿针1支,将0~2号肠线剪成2厘米长装入针孔内,穴位消毒局麻后,针尖顺脊柱方向斜刺入肌层约2.5厘米左右,然后将肠线注入,针眼盖以无菌纱布。每2周埋线1次,第1次埋线时可不加配穴。夏天不宜用此法,以免引起感染。配穴尚可用自血疗法,即从耳背静脉,用装有1ml枸椽酸钠抗凝剂的注射器取3~5ml血注入。10天1次,3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治疗例。基本痊愈例(43.2%),显效例(11.2%),有效为例(41.2%),无效48例(4.4%),总有效率95.6%。对基本痊愈的例进行为期10年随访,结果共例复发(复发率为68.0%)。其中1~2年复发48例,3~5年复发42例,6~8年复发53例,9~10处复发31例。表明穴位埋植有较好的近期效果,但远期复发率较高[13,14,17]。

割治(之一)

(一)取穴

主穴:肺、心。

配穴:病损对应耳穴、神门。

(二)治法

敷药制备:艾炭、血余炭、野菊花、马齿苋、地榆、苦参、蛇蜕、大枫子、乳香、没药,煅后研细末,装瓶备用。

主穴为主,如效不须加用或改用配穴。在穴区常规消毒后,用眼科手术刀,划一条长2~3毫米小口,使之微有血出,随即将煅成炭末之上述敷药涂于切口处,上置消毒纱布并予固定。7天割治1次,5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例,经3~5治疗,皮损完全消退者例,消退50%以上者例;治疗5次以上,皮损消退20~50%者74例,皮损无改变者15例,总有效率为97.8%[5]。

刺血

(一)取穴

主穴:自大椎至腰阳关间督脉段各穴点。

(二)治法

在穴线上先进行消毒,用三棱针或粗毫针,在诸穴点刺,出血少许,如出血不畅,可加以按压。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例,通过二个疗程治疗,例获效,总有效率达98.4%[16]。

贴棉灸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皮损区。

(二)治法

先以皮肤针在阿是穴呈中等强度叩剌,至微出血,然后用脱脂棉少许摊开展平如皮损部大小的极薄片,贴于皮损部,火柴点燃后,急吹其火,使其迅速燃完,随即再换一张薄棉,如法再灸,共3~4次,以皮肤潮红为度。3天1次,5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32例,临床痊愈23例,显效6例,有效3例。有效率达%[18]。

辨证治疗

1:血热风燥以金银花;清热解毒、凉血消肿。连翘;散结、疏散风热,为“疮家之圣药”。生地;苦寒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为清凉滋润之品。丹皮、赤芍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祛斑、有治疗痈肿疮毒等功效。钻骨风有;祛骨中风毒的功效,此药稀有唉!2:血虚风燥以蝉蜕、八角风、薄荷;祛风、疏散风热、透疹、散结。荆芥能;透疹止痒、消疮、治癣。当归有;补血、活血、润燥。花椒有杀虫解毒、散寒止痒、温中止痛等功效。3:浓疱型属血瘀风燥以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祛斑抗炎症的功效,尤适血热瘀滞之症。梏梗有祛痰、排脓。鸡血藤;去瘀血、生新血、治风血痹之症。见血清有;清血分热毒、祛风毒降燥等功效。

参考文献

[1]郭再唐。针灸疗法治疗60例牛皮癣的初步总结。中华皮肤科杂志;(1):9。

[2]陶义训,等。针灸疗法国外文献集锦,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

[3]医院新医疗法室。点刺火罐疗法治疗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新医药学杂志;(4):。

[4]赵福蕴。针刺拔罐治疗牛皮癣87例疗效观察。北京中医;(2):44。

[5]医院。中医割治疗法治疗银屑病(牛皮癣)例初步报告。天津医药;(5):81。

[6]周允娴。耳穴割治法治疗银屑病(牛皮癣)13例。中国针灸;5(2):13。

[7]张殿龙。中药加穴位注射治疗例银屑病患者临床观察。中华皮肤科杂志;19(3):。

[8]颜喜贤。穴位注射治疗银屑病例。吉林中医药;(1):19。

[9]焦国瑞。针灸临床经验辑要。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0]罗玉风。自血穴位注射法治疗牛皮癣50例。浙江中医杂志;18(8):。

[11]廖继发。针刺治疗银屑病41例报道。浙江中医学院学报;(6):47。

[12]顾霞仙。针刺治疗银屑病25例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3):4。

[13]边文祥。埋线治疗银屑病。上海中医药杂志;(10):20。

[14]隋宝俭,等。埋线治疗银屑病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8(2):14。

[15]周瑞华,等。耳穴埋药治疗银屑病例临床观察。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1[7]:38。

[16]张连城。针刺放血治疗银屑病例。中国针灸;11(1):53。

[17]药玲。穴位埋线配合自血疗法治疗银屑病例。中国针灸;17(10):。

[18]缪奇祥。贴棉灸治疗银屑病32例。上海针灸杂志;17(1):25。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文中内容为转载,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石学敏

醒脑开窍

贺林

贺氏针灸

田纪钧

刃针疗法

李强

扪筋切骨

邱飞虎

飞虎针法

李茂发

达摩正骨

邱雅昌

董氏奇穴

张文义

中医脉诊

高学践

小儿推拿

点击头像查看链接

点击邀请函查看链接

赞赏

长按







































献礼春节中科白癜风帮扶
新媒体



转载请注明:http://www.jhgonggongyingyu.net/zlff/201712/15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