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定位:鱼际穴在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取穴方法侧掌取穴,鱼际穴位于人体的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解剖位置有拇短展肌和拇指对掌肌;血管当拇指静脉回流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鱼际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拇短展肌、拇对掌肌、拇短屈肌。有从拇指流向头静脉的小静脉支。分布着桡神经浅支。皮肤手掌与手背皮肤移行部,由桡神经浅支和正中神经的第一掌侧总神经分布。上列诸肌除拇短屈肌深头由尺神经支配外,其他各肌则由正中神经指掌侧总神经的返支支配。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拇短展肌→拇对掌肌→拇短屈肌。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正中神经皮支和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正中神经肌支、尺神经肌支和拇主要动脉分布。
布有桡神经浅支和从拇指流向头静脉的小静脉支。
鱼际穴的作用鱼际穴意义:肺经经水吸热气化上达于天。
特异性:手太阴肺经五输穴之荥穴,五行属火、手太阴经所溜为“荥”。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的少量经水及经水气化的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本穴经水一方面循肺经流向少商穴,一方面气化上行天部。
功效作用鱼际穴有清肺热、利咽喉、气化肺经水湿,散发脾土之热。作用。
鱼际穴为手太阴肺经之荥穴,“荥主身热”,所以本穴具有清肺热的特点,凡外感风热、燥热伤肺,或阴虚内热、热伤肺络等所导致的病证,均可取鱼际治疗。
鱼际穴有理气利咽作用,主治咳嗽、咯血、失音、喉痹咽干、乳痈、肘挛。
主治疾病鱼际穴主治咳嗽,咳血,头痛,外感,感冒,发热,伤寒汗不出,咽炎,咽干,咽喉肿痛,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失音,肺炎,支气管炎,多汗症,鼻出血,乳腺炎,乳痈,掌中热,手腕部腱鞘病,肘挛指痛,指麻,肘挛,肩痛,腹痛食不下,呕吐,胸背痛,小儿疳积,小儿营养不良,善悲易恐,精神失常,心律失常等。
鱼际穴主治咳嗽、咳血、发热、咽喉肿痛、失音、乳痈、掌中热。
鱼际穴主要用于外感及呼吸系疾患等:如伤寒汗不出、头痛发热、咽炎、扁桃体炎、咳嗽、咳血、肺炎、支气管炎、手腕部腱鞘病、肘挛指痛及腹痛食不下、乳痈、小儿疳积等。
鱼际穴主治咳嗽,咯血,咽喉肿痛,发热;以及扁桃体炎,小儿营养不良等。
鱼际穴多用于治疗肺经、肺脏之实热证。
肺胸病:咳嗽,气喘,咯血,胸背痛,外感,身热。
胃肠病:腹痛,呕吐。
神志病:善悲易恐,精神失常。
头面五官病:头痛,咽干,咽喉肿痛,失音。
经脉病:指麻,肘挛,肩痛。
其他病:乳痈,心律失常。
呼吸系统疾病:感冒,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其它:多汗症,鼻出血,乳腺炎,小儿疳积,手指肿痛等
配伍应用治咳嗽:鱼际穴、大椎穴、合谷穴、外关穴、列缺穴《针灸学简编》。
治咯血:鱼际穴、尺泽穴、太渊穴、肺俞穴、膈俞穴、三阴交穴《针灸医案集要》。
治寒热:鱼际穴、风池穴、少海穴、少冲穴、合谷穴、复溜穴、临泣穴、太白穴《神应经》。
治头痛:鱼际穴、风池穴、腋门穴、中渚穴、通里穴《针灸资生经》)。
治咽喉肿痛:鱼际穴、太溪穴、照海穴《针灸学讲义》。
治失音:鱼际穴、合谷穴、间使穴、神门穴、然谷穴、肺俞穴、肾俞穴《针灸集成》。
治厥心痛:鱼际穴、太渊穴《灵枢·厥病》。
治肘臂挛痛:鱼际穴、尺泽穴、肩髃穴、小海穴、间使穴、大陵穴、后溪穴《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治狂易:鱼际穴、合谷穴、腕骨穴、支正穴、少海穴、昆仑穴《针灸甲乙经》。
治霍乱逆气:鱼际穴、太白穴《针灸甲乙经》。
鱼际穴配孔最穴,尺泽穴治咳嗽,咳血,
鱼际穴配少商穴治咽喉肿痛。
鱼际穴配尺泽穴治唾血。
鱼际穴配风府、合谷穴治喉痹。
鱼际穴配肺俞穴治小儿咳嗽。
鱼际穴配列缺穴、少泽穴、缺盆穴,治咳嗽。
鱼际穴配巨骨穴、尺泽穴,治咯血[7]。
鱼际穴配乳根穴、少泽穴、太冲穴,治乳痈。
鱼际穴配合谷穴,有宣肺清热,利咽止痛的作用,主治咳嗽,咽喉肿痛,失音。
鱼际穴配孔最穴、中府穴,有温肺散寒,化痰平喘的作用,主治哮喘。
刺灸法治法:寒则补而留之,热则泻气摇孔出针,或凉药水针。
针刺法直刺0.3~0.5寸,局部胀痛;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挑刺。
艾灸法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3~5分钟。
注意:不宜瘢痕灸。
藏象:鱼际内的物质运行有如不太多的寒冷水流流至热燥的地面,因热燥的地面作用于寒冷的水液而使水液快速的气化,气化后的热燥水气则上炎于天并作用于天部,从而导致天部环境的改变。此亦即是鱼际作为荧穴有主治疾病显见于面的特异性原因。
按摩鱼际穴治疗鼠标手鼠标手多是腕关节劳损,这是因工作性质所引起的慢性劳损,或因直接、间接暴力引起腕关节外伤的后遗症,为职业病的一种。鼠标手主要表现为腕关节经常疼痛,用腕稍多则疼痛加重,甚至腕部肿胀、活动受限、关节无力、关节弹响、局部压痛等。按摩鱼际穴,对因过度使用电子产品造成的职业病“鼠标手”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按摩时,可以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在鱼际穴附近上下推动,或双手鱼际穴互相敲击,至掌侧发热即可。按摩的次数根据身体状况决定,一般每天1至2次,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久病体虚及患慢性病的人,可适当增加按摩次数,按摩时力度要适中,不必急于求成。
鱼际穴解析·鱼际。鱼,水中之物也,阴中之阳也。际,际会、会聚也。该穴者,水中之阳聚集也。本穴气血为太渊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由于肺经经水经过列缺穴的分流,太渊穴的失散,因此传至本穴的地部经水已较稀少。而本穴所处为西方之地,地性干燥,故其经水吸收脾土之热后大量蒸发上达于天。鱼际之名即是意指穴内气血由阴向阳的这种主要变化,故名。
·肺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指本穴的经水经列缺穴的分流、太渊穴的散失后流经本穴的地部经水极为细小也。
·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物质表现出的五行属性。因本穴气血为地部经水,量极少,受脾土之热而较多蒸发上达于天,表现出火的炎上特性,故其属火。
鱼际穴的意义鱼际为经穴名(YújìLU10)。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手太阴肺经。鱼际为手太阴肺经五输穴的荥穴,五行属火。鱼即鱼类,际即边际,掌中屈拇肌隆起似鱼,此穴处其边,故名鱼际。主治咳嗽,咳血,头痛,外感,感冒,发热,伤寒汗不出,咽炎,咽干,咽喉肿痛,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失音,肺炎,支气管炎,多汗症,鼻出血,乳腺炎,乳痈,掌中热,手腕部腱鞘病,肘挛指痛,指麻,肘挛,肩痛,腹痛食不下,呕吐,胸背痛,小儿疳积,小儿营养不良,善悲易恐,精神失常,心律失常等。
鱼际出处《黄帝内经灵枢·本输》:肺出于少商……溜于鱼际,鱼际者,手鱼也,为荥。
鱼际穴名解鱼即鱼类,际即边际,掌中屈拇肌隆起似鱼,此穴处其边,故名鱼际。
《说文解字》:“鱼,水虫也,象形”。《类经·经络类》:“手、足诸鱼际脉气所发者。”注:“手足掌两旁丰肉处皆谓之鱼。”际,合边之义。《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手足诸鱼际脉气所发者。”吴崑注:“凡手足黑白肉分之处,如鱼腹色际,皆曰鱼际。”此穴在手拇指本节后,掌内侧丰肉际,形如鱼腹,古称此处为鱼,或手鱼。《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云:“手太阴之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因名本穴为“鱼际”。杨上善谓:“水出井流而动也,脉出指流而上行,大指本节后象彼鱼形,故以鱼名之,赤白肉畔,故曰鱼际也。”张隐庵:“有如鱼腹,因以名之。”盖谓鱼处之边际也。杨上善曰:“腕前大节之后,状若鱼形,故曰手鱼也。”以邻近而得名。
文献摘要《黄帝内经灵枢》:肺心痛也,取之鱼际、太渊。
《黄帝内经灵枢·热病》:热病而汗且出,及脉顺可汗者,取之鱼际、太渊、大都、太白。泻之则热去,补之则汗出。
《黄帝内经灵枢·厥病》:厥心痛,卧若徒居,心痛间,动作痛益甚,色不变,肺心痛也,取之鱼际、太渊。
《医宗金鉴》:惟牙痛可灸。
《针灸甲乙经》:凡唾血,泻鱼际,补尺泽。
《针灸甲乙经》:寒厥及热烦心,少气不足以息,阴湿痒,腹痛不可以食饮,肘挛支满,喉中焦干渴,鱼际主之。痉,上气,鱼际主之。唾血,时寒时热,泻鱼际,补尺泽。短气心痹,悲怒逆气,怒,狂易,鱼际主之。胃逆,霍乱,鱼际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产后宜勤挤乳,不宜令汁蓄积,蓄积不去,便结不复出,恶汁于内,引热温壮结坚,牵掣痛,大渴引饮,乳急痛,手不得近,成妒乳,非痈也。急灸两手鱼际各二十七壮。断痈状也。
《针灸大成》:主酒病,恶风寒,虚热,舌上黄,身热头痛,咳嗽哕,伤寒汗不出,痹走胸背痛不得息,目眩,心烦少气,腹痛不下食,肘挛支满,喉中干燥,寒栗鼓颔,咳引尻痛,溺血呕血,心痹悲恐,乳痈。
研究进展平喘:针刺鱼际可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有很好的平喘作用。有人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哮喘患者和正常人血浆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的浓度,发现哮喘发作患者血浆cAMP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表明哮喘的发作与血浆和肺组织中cAMP降低有关。针刺2周后,血浆cAMP含量及cAMP/cGMP的比值均较针前显著升高,两者有显著相关性,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哮鸣音消减,肺最大通气量增加。
鱼际配天突、大椎、肺俞等穴治疗哮喘发作期患者有较好疗效。另有单针鱼际对哮喘而伴有口干舌燥者有良好治疗作用。
据报道,选哮喘发作期患者,配气海、关元、足三里、大椎,毫针强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1次,连续2周。测定患者针刺前后及针后2周血浆cAMP、cGMP和皮质醇含量发现,哮喘发作期患者血浆cAMP,cAMP/cGMP比值和血浆皮质醇含量较正常人低。针后即刻及针后2周,哮鸣音消减,症状改善,大部分患者血浆cAMP,cAMP/cGMP比值和血浆皮质醇含量均明显升高。说明针刺鱼际能调整环核苷酸与皮质醇的不平衡状态。又以同样的方法和穴位治疗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测定治疗前后皮质醇。针前大多数患者血浆皮质醇含量较正常人低,针后及针后2周皮质醇含量均较针前显著升高。
当诱发豚鼠哮喘后,肺脏cAMP含量和cAMP/cGMP比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针刺鱼际穴后,肺脏cAMP含量及cAMP/cGMP比值都比非穴点和对照组显著增高。当用普鲁卡因局部封闭鱼际部位后再针刺,则肺脏cAMP和cAMP/cGMP比值明显下降。
改善肺呼吸功能:动物实验表明,针刺“鱼际”可改善肺呼吸功能,使呼吸平稳。
改善因开胸而引起的纵隔摆动:针刺郄门、鱼际、太溪,可改善因开胸而引起的纵隔摆动,其效果远比肺门周围神经封闭的古老方法优越。
割治鱼际对营养不良患儿发锌含量的影响:实验表明,割治鱼际后,即使在未补充相应药物(锌)的情况下,也能提高患儿体内锌(发锌)含量。说明割治鱼际可使机体通过自身调节改变对锌的吸收、利用和排泄,保持体内锌含量的稳定和提高。
中医食疗养生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医院是厨房。
最好的药物是饮食,最好的疗效是坚持。
赞赏